近日,团中央基层建设部指导中国青年报社开展的2022年度高校“活力团支部”风采展示活动公布了《2022年度全国高校“活力团支部”最具贡献度TOP100榜》,学校社会与法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班团支部上榜。
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,落实团中央“全团大抓基层”的鲜明导向,学校通过制定《关于贯彻落实<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若干措施>的实施方案》《“学校-学院-班级”三级联动机制实施方案》等,构建以学院团总支为一体,班级团支部和学生组织功能型团支部为两翼的“一体两翼”基层团组织建设模式,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,为基层团组织赋能赋权。
近几年,各级团组织紧密结合女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,在思想政治教育、社会实践育人、志愿服务社会等方面同向发力,引领青年团员在践行专业所学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争做有理想、敢担当、能吃苦、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。继2016年学前教育14本科团支部、2020年学前教育1802 团支部分获“全国活力团支部”称号后,社会与法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班团支部荣获2022年度全国高校“活力团支部”最具贡献度Top100。

坚持“德技并修” 夯实思想引领实效
学校社会与法学院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班团支部着力提升“三力一度两保障”工作水平,在学院党委领导和团总支指导下,团支部三名委员带领支部成员群策群力,确立了以“二三四五”思想引领为主线,坚持“德技并修”的双理念,构建了思想引领、服务引领和技能引领“三位一体”的专业特色团支部提升体系。支部成员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,构建党员、预备党员“带头学”、团支委“轮流领学”、团小组“分享学”,团支部“一起学”的“四维导学”模式,在思想引领、支部建设、组织发展、技能大赛等多方面不断提升支部活力。结合健康专业特色,建立以“大健康”发展为理念,中医“治未病”为指导,智能化技术为支撑,融入健康产业为要求,优化健康服务为重点的“五维”实践品牌,助力培养高素质康养复合型人才。

观照“一老一小” 志愿服务彰显担当
支部成员秉承“仁爱 崇法 省躬 笃行”的理念,运用现代健康管理理念和健康服务技能,开展健康状况监测、健康风险评估、健康行为干预、健康教育与指导等健康相关的管理和服务,分赴16地市依托10余个社区实践基地,开展“返家乡”“进社区”“促振兴”社会实践、参加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、“互联网+智慧养老大赛”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22项,参加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和调研活动,年度志愿服务时长达2000余小时,实践情况获中国青年网、今日头条、齐鲁壹点等媒体报道共188篇,团支部成员先后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摄影团队;连续两年被评为山东省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。

“社团建在支部” 两翼并轨激发新活力
为充分发挥专业团支部社会服务功能,学院组建“健康管理俱乐部”社团,依托专业教研室的师资力量,坚持“服务山东一老一小”的社团定位,将学生社团建在班级团支部中,依托社团融合优势专业,积极探索构建“健康+养老+社工”的大健康服务理念。支部成员参与山东省“希望小屋”、山东省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62次,不负使命奋斗在各级各类防疫现场,收获了当地群众、卫生院、政府部门一致好评,相关事迹被CCTV、山东教育新闻网等12家媒体宣传报道,荣获2020年度“山东省高等学校先进班集体”、多次获得学校“优秀团支部”“先进团支部”“优良学风班”等荣誉称号。学生社团建在专业团支部,延伸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反哺作用,团支部学风优良、支部成员专业成绩优异,47人中考研录取20人,升学率高达43%,取得了优异的考研成绩!

女院共青团长期坚持以“学校-学院-班级”三级联动为组织基础,构建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和自下而上的组织评价机制,完善团总支量化评价、团支部对标定级、学生会述职评议等相关制度,形成了青年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长效机制,实现了主题团日学习覆盖率100%、“青年大学习”参学率100%、推优入党100%。社会与法学院健康服务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班团支部荣获全国高校最具贡献度“活力团支部”称号,是探索团支部活力提升与专业建设多元融合、协同促进学生培养的有力举措,更是加强党建带团建的成果体现。学校各级团组织将继续秉承“大思政”育人理念,坚定不移的引领广大青年学子走出校园,走进社区、走向基层,在躬身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、在广阔天地间锻炼专业技能、在青春奉献中践行“请党放心,强国有我”的铮铮誓言。